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数智赋能,绿色高效”:煤炭行业转型的贵州答卷

一场八省市联动的学术交流会,正悄然推动中国煤炭行业从“传统开采”向“智慧绿色”跃迁。“青山绿水映黔景,煤业新篇聚英才。”八月底的六盘水…

一场八省市联动的学术交流会,正悄然推动中国煤炭行业从“传统开采”向“智慧绿色”跃迁。

“青山绿水映黔景,煤业新篇聚英才。”八月底的六盘水,迎来了一场关乎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思想碰撞。2025年八省市煤炭(矿山)学术交流会在这里举行,山西、陕西、河南、重庆、山东、四川、云南、贵州等煤炭主产区的专家代表齐聚,共同探寻行业“数智赋能,绿色高效”的转型路径。

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贵州近年来积极推进“富矿精开”战略,通过精准识别矿藏、科学规划开采、高效应用技术和精细加工产品,全面提升煤炭资源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一战略正在六盘水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发芽结果。

转型挑战:资源禀赋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命题

六盘水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树飞

六盘水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树飞在欢迎辞中展示了当地煤炭产业的实力:“六盘水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始终将能源及能源化工作为首位产业。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全市生产煤矿平均单井规模已达87万吨/年,位列全省第一。预计到‘十五五’末,煤炭产能将提升至1.3亿吨,持续为西南地区能源保供提供坚实支撑。”李树飞介绍,当地正通过推进煤焦化综合利用项目,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然而,这位能源主管也坦诚面临挑战:“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瓦斯与水害等灾害频发”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这些难题不仅是六盘水的困境,也是西南地区煤炭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贵州省煤炭工业协会会长龙祖根

贵州省煤炭工业协会会长龙祖根进一步阐释了“富矿精开”的深层含义:“‘富矿精开’是指通过精准识别矿藏分布、科学规划开采区域、高效应用开采技术、精细加工煤炭产品以及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增强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它不仅是资源的精细化开发,更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 ‘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双重目标。”“这一战略与六盘水的产业实践高度契合。”,但也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瓦斯与水害等灾害频发的现实挑战。

此外,六盘水推动的煤焦化综合利用项目,将煤炭从传统燃料转化为煤化工原料,生产焦炭、煤焦油等高端产品,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实现了 “黑色煤炭” 向 “绿色产品” 的转变。“这正是‘富矿精开’的核心要义 —— 不仅要开得精,更要用得好,让每一分资源都发挥最大价值,同时实现低碳发展。” 龙祖根强调。

如何以技术创新破解资源禀赋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会后,15位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安全生产、智能装备、绿色转型等关键议题,分享了前沿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富矿精开”战略落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密码”。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智能化分院副院长王春华

技术突破:从被动应对到超前预警的安全革命

“富矿精开”,安全先行。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贵州煤炭产业而言,瓦斯治理、灾害防控是保障战略落地的首要任务。本次交流会上,多项突破性技术集中亮相,为行业安全生产提供了 “硬核” 支撑。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 “头号天敌”,传统瓦斯监测依赖单矿滞后数据,预警准确率低,难以防范事故风险。针对这一痛点,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智能化分院副院长王春华展示了 “煤矿低质瓦斯预警模型和平台” 的实践成果。“传统瓦斯探头只能在浓度超限时报警,相当于‘事后补救’,而我们的模型整合了全省 300 余家煤矿的实时数据,能提前识别断层、煤层变厚等潜在风险因素,将事故遏制在萌芽阶段。” 王春华介绍,该平台运行两年多来,预警准确率超过 93%,已成功避免多起瓦斯隐患,成为贵州煤矿安全生产的 “智慧防线”。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教授 王兆丰

如果说瓦斯预警平台是 “千里眼”,那么河南理工大学王兆丰教授研发的 “免封孔煤层瓦斯压力快速测定技术”,则为瓦斯治理装上了 “精准秤”。“以往测定瓦斯压力,需要打孔封孔,不仅耗时(通常需要20多天),且每隔 30-50 米测量一次,工程量大且数据易失真,极易引发突出事故。” 王兆丰指出,新研发的免封孔技术无需封孔,12 小时内即可完成测定,准确率超过 93%。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 10 个省市推广应用,成为瓦斯压力测定的 “行业标准”,为 “富矿精开” 中精准评估煤层安全条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云南东源镇雄煤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 梁银权

装备升级是提升安全与效率的另一重要路径。云南东源镇雄煤业副总经理梁银权分享了引入河南铁福来装备集团可变径机械造穴成套技术装备的应用实践经验:“过去煤巷掘进未进行卸压增透,掘进效率低且瓦斯超限频发;引入可变径机械造穴卸压增透技术后,单月掘进进尺达 280 米,瓦斯超限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矿工们都说‘技术先进了,单进上来了,安全感也更强了’。” 梁银权表示,下一步将在集团内全面推广该技术,以技术装备升级推动 “富矿精开” 的效率提升。

“这些技术的落地,不仅解决了安全生产难题,更让‘富矿精开’有了底气。” 龙祖根表示,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为 “富矿精开” 战略筑牢安全基石。

六盘水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树飞

数智赋能:软硬兼施打造矿山数字大脑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 “富矿精开” 的基础,那么数智化则是推动战略升级的核心引擎。作为 “江南煤都”,六盘水近年来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上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走进六盘水火山湖煤矿,辅助系统智能化项目已全面落地,从井下运输到通风排水,均实现自动化运行;在发耳煤矿,全省首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与 5G 智能巡检机器人协同作业,井下作业人员大幅减少 —— 这正是六盘水推进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的生动缩影。“我们坚持科技兴安,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智能化和无人化升级,就是要通过数智化手段,降低人为操作风险,提升开采效率,为‘富矿精开’提供技术保障。” 李树飞介绍。

贵州能源集团数字与智能化事业部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李晓华

然而,智能化建设并非 “买设备、装系统” 那么简单。贵州能源集团数字与智能化事业部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李晓华提出的 “软工程” 理念,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智能化是‘硬件 + 软件’的协同,就像驾车一样,车辆(硬件)再先进,若不懂交通规则(软件),依旧无法安全行驶。” 李晓华指出,当前不少煤矿自动化系统建成后,因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优化滞后,导致智能化效果未能充分发挥。他建议,煤炭企业在推进智能化建设时,需同步加强 “软工程” 建设,优化管理模式、完善制度流程,让技术升级与管理创新同频共振。

AI 技术的深度应用,为智能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AI中国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矿山安全大模型负责人张倩带来了矿山安全大模型的最新成果。“该模型通过实时分析综采、运输、通风等多场景数据,能提前 1 小时预警设备故障,准确率超过 95%。” 张倩透露,目前该模型已在贵州龙头煤炭企业试点应用,根据国务院 “人工智能 +” 行动规划,2027 年力争实现 70% 矿山 AI 终端普及,未来将进一步加快在西南地区的推广,为 “富矿精开” 提供更强大的数智支撑。

从 “局部试点” 到 “全流程覆盖”,从 “硬件投入” 到 “软硬协同”,六盘水的智能化实践证明,数智化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更能优化资源配置,让 “富矿精开” 的 “精” 字落到实处 —— 精准开采、精准利用、精准管理。

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吕林

绿色转型:构建 “富矿精开” 低碳生态

“富矿精开”,既要 “高效”,更要 “绿色”。在 “双碳” 目标背景下,如何实现煤炭产业的低碳发展,是本次交流会的另一核心议题。六盘水及贵州其他地区的实践,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绿色运输是煤炭产业链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吕林提出的 “甲醇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涵盖甲醇车辆研发、制备及加注全链条,已在贵阳出租车及矿区运输场景开展试点。“我们的电动重卡可实现‘零排放’,而甲醇车辆则能大幅降低碳排放。” 吕林透露,目前集团正在布局全国甲醇加注网络,未来即便没有政策补贴,也有望实现商业化闭环,打造万亿级绿色产业链。这一方案与贵州 “富矿精开” 中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的理念高度契合,为煤炭运输环节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

常州海图科技总经办主任 朱荣

智能装备国产化是绿色转型的另一关键支撑。常州海图科技总经办主任朱荣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矿用图像智能分析主板,填补了国内前端智能监控领域的空白。“以往依赖进口设备,不仅成本高,还存在技术封锁风险;如今我们的主板识别准确率达到 99%,已广泛应用于煤矿风险监测预警,且能耗更低、更环保。” 朱荣表示,装备国产化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更能推动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为 “富矿精开” 构建低碳、安全的技术生态。

跨区域协作:共推 “富矿精开” 全国实践

“富矿精开” 不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 “独角戏”,而是需要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合作。本次交流会搭建的平台,让八省(市)的煤炭行业代表得以共享技术成果、互补资源优势,为 “富矿精开” 战略的全国推广注入了新动能。

贵州省煤炭工业协会、贵州省煤炭学会秘书长 黄佑洪

“河南的瓦斯智慧抽采技术可与贵州煤层气开发相结合,重庆的深部防突技术能为贵州深井开采提供借鉴,山西的智能化管理经验可助力六盘水优化‘软工程’建设……”贵州省煤炭工业协会、贵州省煤炭学会秘书长黄佑洪指出,跨区域技术共享是破解 “富矿精开” 难题的关键。以六盘水火山湖煤矿为例,该矿通过此前交流会引进智能装备后,辅助系统智能化率提升 40%,安全事故率下降 60%,充分体现了协同合作的价值。

会上,160 篇优秀论文集中发布,内容涵盖高分子注浆材料、瓦斯智慧抽采、深部煤层防突、TBM 掘进应用等多个领域,为 “富矿精开” 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

山西省煤炭学会理事长康立勋感慨:“贵州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建成西南重要煤炭基地,实属不易;此次交流会分享的技术成果,不仅对贵州,对全国煤炭行业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川省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郭光泉也表示,会议交流的内容针对性强、水平高,充分聚焦八省(市)煤矿发展面临的紧迫技术难题和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会议聚焦的智能化建设、瓦斯治理、绿色矿山等议题,精准对接了行业痛点,将推动八省(市)乃至全国煤炭产业的 “安全、高效、绿色” 发展。

云南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夏自豪表示:“此次交流是一次对标先进的研学之旅,更是一次凝聚共识的奋进之举。贵州在智能化开采与绿色转型领域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板。”

会议闭幕式上,会旗交接仪式如期举行。龙祖根理事长宣布,2026 年度八省(市)煤炭(矿山)学术交流联席会议由重庆市矿山学会承办,学术交流会由河南省煤炭学会承办。这一传承,象征着 “富矿精开” 的理念与实践将在更多地区落地生根,推动煤炭行业形成 “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的良好格局。

凝聚共识:奋力书写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

从瓦斯精准预警到 AI 大模型护航,从免封孔技术到甲醇生态构建,从六盘水的智能化实践到八省(市)的协同合作 ——2025 年八省(市)煤炭(矿山)学术交流会,不仅是一场技术成果的展示会,更是一次 “富矿精开” 战略的推进会。

当前,贵州省正以 “富矿精开” 为引领,推动煤炭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六盘水市则以自身实践,证明了数智化、绿色化是破解煤炭产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正如王春华所言:“唯有依靠技术创新与合作共赢,煤炭行业才能在‘富矿精开’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交流会落幕了,但煤炭行业的转型之路正在加速。六盘水的矿山深处,智能掘进机正以每月280米的速度向前推进,瓦斯预警系统静静守护着矿工安全,5G智能巡检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巡视着井巷。这些技术正在贵州乃至全国煤矿推广应用,勾勒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安全、智能、绿色。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0976-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